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以实干实绩展现“标准”新作为

  • 来源: 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时间: 2021-11-19 18:00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以创建标准化试点、建设高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地方标准制修订流程为重要抓手,对标国际先进标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引领产业优化升级、支撑高效能治理和保障高品质生活,努力推动标准供给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标准运用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标准化发展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充分展现新形势下标准化工作新作为。

▲地方标准审定会议

一、以标准引领产业优化升级,标准运用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

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建设高质量标准体系、创建标准化试点、扎实开展对标达标活动、健全企业领跑者制度,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一是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聚焦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和全产业链、立足区域优势特点和高品质要求,建立燕麦、生鲜牛乳、乳业智慧牧场、优质苜蓿种植、山羊奶、乳品营养和草种繁育与应用高质量标准体系。二是以社区居家养老机构为重心,与呼和浩特市市政府、民政局对接,协同内蒙古民政局、内蒙古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构建内蒙古社区居家养老高质量标准体系。三是指导内蒙古食全食美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建设项目试点;推荐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第二批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项目;推动呼和浩特市社康老年综合服务中心、呼和浩特市麦野谷旅游服务有限公司等自治区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积极组织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乳粉中钙、三聚氰胺、锡、镉元素标准样品申报国家样品试点项目。四是推进燕谷坊燕麦种植、兴盛园葡萄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积极筹建正大集团生猪养殖高质量标准化体系项目建设。

▲恼包村美丽乡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项目考核现场

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运用标准化的手段,指导恼包村制定了标准化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梳理编制了恼包村美丽乡村标准六个子体系的标准体系,经运行和持续改进,最终形成了256项标准的标准体系。9月3日,在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验收考核中,恼包村美丽乡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项目以标准体系完善,实施推进有力,建设达到预期目标,顺利通过考核验收,为美丽乡村建设又增添了一抹亮色。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项目共有8项,在全区占比33%。通过高质量标准体系项目建设,有力地助推呼和浩特市特色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提升呼和浩特市标准化水平。

二、以标准支撑高效能治理,标准化发展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为实现呼和浩特市地区产业发展质量整体跃升,促进企业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以“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为基本手段,一是对企业执行的标准符合性进行监督检查的同时,指导督促企业积极参与企业标准自我公开声明工作,截至11月10日,全市有492家企业、3204项标准涵盖5132种产品进行了企业产品标准公开声明。其中公开企业标准2630项,占比82.4%,国家标准438项,占比13.4%,行业标准105项,占比3.3%,团体标准14项,占比0.4%,目前,呼和浩特市企业产品标准公开数量居全区第一。二是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专项行动,举办“深入开展2021年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和商品条码监督检查工作培训会议”,动员企业积极进行对标达标,由“点”上对标扩展至“链”上对标。同时结合辖区企业实际,对重点产业标准化现状开展调研,制作“已达标、可达标、不能达标”梯队名单,实现“分类分批分区”推动。截至2021年11月5日,呼市地区注册企业337家,对标企业230家,对标产品369种,在全国排名第29位,全区排名第一。

▲2021年深入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会议

三、以标准保障高品质生活,标准供给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

根据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市产业发展需求以及创新需要,加快标准研制,向全市各企事业单位公开征集涉及特色优质种养殖技术、乡村产业生态化、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教育、文化旅游、养老、家政、优化营商环境等领域的地方标准。进一步加强呼和浩特市地方标准制定发布规范管理,积极建立审评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地方标准评估机制,不断释放“标准化+”叠加效应,努力提高标准供给能力。截至目前,已征集消防、园林、气象、农牧、林草、民政、党建等方面24项标准草案,立项16项,通过论证13项,审查4项。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