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成长计划赋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

  • 来源: 登记注册局
  • 时间: 2024-03-26 11:53

01 税收优惠送上门 减负赋能助创新

内蒙古和合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主要开展环境保护监测业务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内蒙古自治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三年成长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三年成长计划》)实施以来,税务部门积极落实“健全财税支持体系”举措,通过税务部门“政策找人”向小微企业精准推送优惠政策,该企业已享受到38万元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企业财务负责人表示:“公司将坚持走科技创新道路,把这笔资金投入采样装置和监测系统研发,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为当地环保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023年,全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341.1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是政策受益主体,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212.9亿元,占比62.4%。

02 供需对接解难题 企业用工有保障

中荣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的小微企业,公司现有养殖基地2000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拥有年出栏肉牛1.8万头、年生产熟食深加工产品5万吨的生产能力。在发展过程中,公司业务拓展亟需大量从事牛羊肉深加工、切割、分片、打包等工作的工人。阿荣旗就业服务中心不断健全用工保障体系,全面落实人社服务专员服务企业工作要求,扎实开展“走企业、访需求”活动。在走访中荣食品有限公司过程中,人社服务专员深入加工基地和车间,面对面讲解援企稳岗、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方面政策,让人社惠企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了解到企业当下用工紧张,人社专员根据公司用工需求,分职业、分工种建立用工台账,依托“阿荣旗12333”“阿伦眼”等线上线下招聘平台及时发布公司岗位信息,并深入周边嘎查村、社区摸排劳动力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供需对接活动,向公司精准输送劳动力资源,帮助企业解决212个岗位空缺。员工上岗后,阿荣旗就业服务中心进一步强化供需对接后续服务,采取“培训+上岗”模式,联合公司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提升员工能力素质。

2023年,全区共组织开展各类招聘会3015场,参加企业7.07万家,提供就业岗位217.69万个(次),其中大量招聘企业为小微企业。 

03 缓缴电费出实招 经营成本再减负

兴安盟义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3月20日,主要生产和销售加气混凝土切块、加气混凝土板材等,企业年平均营业额约达2000万元。受疫情和经济形势影响,2023年企业连续多月出现缓交、迟交电费情况。国网兴安供电公司主动对接该公司,了解企业实际经营状况,指导客户改变用电方式,避峰错峰用电,调整基本电费计费方式,帮助企业节约电费180余万元,极大缓解了企业经营压力。

截至2023年底,全区共为1743户申请延期缴费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执行缓缴政策,缓缴电费2513.44万元,减免电费违约金共计228.89万元。 

04 专项信贷融资快 金融“甘霖”润个体

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某水产调料店是阿旗辖内一家批发零售调料制品的老店,客户资源较为稳定。受市场行情影响,水产调料店老板计划提前囤购一批调料以规避成本上涨的风险,但迫于资金缺口,计划无法如期实现。阿巴嘎旗农村商业银行积极走访辖内个体工商户,客户经理了解水产调料店的融资需求后,主动介绍该行针对个体工商户推出的专项信贷产品——兴商贷,并详细说明了产品特点及申请流程。随即水产调料店老板就向银行提交了申请,不到一小时就完成了18万元的授信贷款。水产调料店老板说:“我这是第一次贷款,没想到这么快就贷出来了,资金还能循环使用、随借随还,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截至2023年底,内蒙古自治区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余额1325.3亿元,较年初新增211.9亿元,授信个体工商户户数50.7万户,较年初新增5.6万户。 

05 法律服务维权益 化解矛盾纠纷少

2023年2月,河南籍外来务工人员郭某(33周岁)被某公司聘用为巡检工。2023年10月28日,郭某在公司职工宿舍内倒地不起,被同事发现后立即拨打120、110电话,120到达现场后诊断郭某已无生命体征,乌海市海南区人民医院开据《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医院初步判定疑似突发疾病死亡,排除他杀可能。死者家属无法接受痛失家人的噩耗,纷纷从老家赶到乌海,在公司大门口挂花圈,影响公司正常经营。随后,死者家属与公司对其是否认定为工亡、人道主义补偿金额等问题产生争议,协商工作陷入僵局。乌海市海南区公乌素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得知该情况后主动介入,组织双方多次进行“面对面”调解,并联动派出所、“1+1律师”、律师事务所、法律工作者、工业园区管委会、劳动监察大队等部门共同参与调解,在多方协调、积极劝导下,当事人对补偿金额达成一致并签订调解协议。

2023年,全区共设立人民调解组织近1.6万个,运用调解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调解案件19.6万件,调解成功率99.4%。 

06 梯度培育创“四新” 企业发展节节高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有限公司成立于1960年,前身是机械工业部呼和浩特畜牧机械研究所,1999年转制为科技型企业,2009年进入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呼和浩特分院已发展为一家以农牧业高端机械装备为主导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至2022年,呼和浩特分院年均营业额1.6亿元,经营状况良好。2023年,呼和浩特分院通过市工信部门“四新”政策宣传,感受到创建“四新”企业的诸多利好,主动申请“四新”主体认定,于2023年7月获批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批后,银行贷款授信额度大幅提高,为企业扩大规模奠定了基础,注入了新动能。

2023年,工信部门积极落实《三年成长计划》,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全区共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户,累计培育27户。 

07 “双创”服务有质效 攻关技术创增收

内蒙古方向图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4月19日,2019年4月17日入驻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科技园。目前,该公司拥有原理模型、系统设计、硬件研制、算法实现、软件开发自主知识产权50余项,产品已在全国28个省份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等领域开展业务化应用,服务客户包括中国水科院、胜利煤矿等70余家单位。《三年成长计划》实施以来,自治区科技厅积极履行职责职能,持续健全“双创”服务体系,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在自治区科技厅的支持和指导下,公司先后获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自治区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累计获得科技计划项目支持1930万元。在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微变监测雷达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全方位弧形扫描微变监测雷达技术获得提升和推广,实现营收增长55.8%。

2023年,开展“双倍增、双提升”行动以来,全区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539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27家,有效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08 “个转企”能量大 转型升级塑优势

通辽市甘旗卡张晓霞牛肉干加工厂是一家个体食品小作坊,成立于2022年4月14日,主要经营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乳制品加工,雇佣员工11人。在听到科尔沁左翼后旗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对“个转企”政策的讲解后,小作坊老板切实感受到“个转企”对小作坊转型升级的诸多好处。2023年6月20日,小作坊老板申请办理“个转企”业务,食品小作坊转型升级为内蒙古晓霞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转企过程中,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提供“一对一”帮办代办服务,全程协助经营者办理清税、个体注销登记、公司设立登记、相关人员实名认证、营业执照颁发等业务。转企后,公司新增员工9人,新增的乳制品发酵灌、CIP清洗设备、万级和十万级净化系统等食品生产设备已投入使用,标准化化验室已建设完毕,200余平米的展厅正在装修中,为公司发展塑造了新优势。

2023年,开展“个转企”培育行动以来,全区入库培育个体工商户5464户,完成转型升级763户,有效支持个体工商户做大做强。 

09 非遗工坊成长多 传承文化促就业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项目于2022年设立为自治区级非遗就业工坊,由内蒙古九曲佰匠文化有限公司建立,工坊占地380平方米,现有工作室6间、员工10名,申请著作版权证书9项。《三年成长计划》实施以来,自治区文旅厅大力支持非遗技能传承和非遗就业工坊发展,设立自治区级非遗就业工坊扶持资金,用于支持非遗就业工坊建设、产品研发及企业成长。在扶持资金支持下,乌拉特铜银器制作技艺项目非遗就业工坊积极参加各类非遗展会、文化博览会展示交流活动15次,建立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士工作站,开设非遗技能技艺培训班6期,累计参训人员220余人;举办非遗讲座及非遗进校园活动11场,带动社会关联就业人员230余人、社会关联就业资金360万元,在促进就业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2023年,全区58个“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实体店挂牌营业,认定19个自治区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推出36条非遗特色精品旅游路线,设立17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推荐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4人,有效发挥非遗带动就业增收作用。 

相关文档:
附件下载: